扫一扫

健康科普

世界肝炎日:“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发布时间:2020-07-2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了宣传主题:“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image.png

image.png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全世界约有20 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 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感染,每年有50 至70 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有1.3 至1.7 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估计每年有35 万人因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

image.png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image.png

肝炎病毒在人体肝脏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易出现肝纤维化,久而久之发生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导致死亡。

image.png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多种型别。

image.png

image.png

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甲肝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病例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完全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有时可导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即急性肝衰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保障食品饮水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办法。

image.png


image.png

潜伏期平均70-80天。乙肝传播途径包括接触受感染的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分娩时通过受感染母亲传给婴儿,或家庭成员传染给婴儿;通过使用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传播。乙肝可造成急慢性疾病,在急性传染期没有症状,如造成慢性感染,可能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90%以上在6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6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最终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幼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image.png


image.png

潜伏期为两周至6个月。丙肝常通过接触受感染血液传播,包括使用丙肝病毒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或通过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给新生儿。丙肝感染初期,约80%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随后,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其中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检出丙肝病毒抗体表明受检人被感染或者曾经被感染过,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诊。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

image.png

image.png

丁肝病毒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双重感染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和后果。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能够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image.png

image.png

潜伏期平均为40天。戊肝大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在罕见情况下,急性戊肝会造成暴发性肝炎即急性肝衰竭和死亡。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在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戊肝流行率比较高的地区是东南亚。2011年,我国批准了首个预防戊肝病毒感染的疫苗,目前已在部分地区上市。

image.png

✔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进食受病毒沾染而未经煮熟的贝壳类食物。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品。

image.png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另外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image.png

image.png

✔丙肝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均与乙肝相似。纹身、使用公共剃须刀均是高危行为。建议大家不要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戊肝预防措施与甲肝相同,如保护水源、加强食品管理,改善卫生设施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如果总是感觉到右上部位腹部疼痛并且肿胀,那说明肝脏已经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肝脏具有合成凝血因子的功效,当发生肝脏疾病时常常会并发凝血的障碍,从而有出血的危险,皮肤上会出现出血点或瘀斑。

image.png

正常的肝脏可以处理废弃的血细胞并且会产生一种黄色的化合物,被称作胆红素。如果肝功能下降的话胆红素就会慢慢的堆积在血液里面,让眼睛和皮肤变黄色,尿液发黄、粪便浅色。当肝脏功能受到损害时也容易导致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扩张的毛细血管,从而出现了蜘蛛状的色斑,一般是发生在上半身。

image.png

肝功能衰退时也会出现关节的症状,比如食欲减退、恶心、关节疼痛、全身疲劳等。当肝脏受到损害时大量的铜会堆积在大脑以及血液中,容易引起老年痴呆,意识出现混乱。

image.png

病毒性肝炎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情况,以及因肝炎引发的疫情引人关注。对于这一“沉默的疾病”,广大市民需要提高认识,积极面对,有效预防是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

image.png

“防治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就是免疫接种。”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组成员庄辉指出,接种乙肝疫苗能帮助儿童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孩子出生后24小时之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而且越早越好。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13年来为2亿儿童接种,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90%以上。

加强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是防患于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每年约有乙肝孕妇70万至100万人,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流程,可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提高乙肝免疫接种成功率。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有近1亿人是慢性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如果这些人不进行治疗,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状态会恶化为癌症等致命疾病。”施贺德博士介绍,慢性肝炎会带来很高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可能引起过早死亡。相对于甲肝和乙肝而言,丙肝更像一个“隐形杀手”。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不到四成,80%的丙肝患者没有症状。

目前,丙肝防治在认知率、诊断率、治疗率以及药物可及性、可负担性等多方面都落后于乙肝。消除丙肝必须直击薄弱环节,除了要加强治疗的可及性,还需要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将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和规范治疗落到实处。让公众,尤其是未感染的高危人群、未被诊断的患者了解丙肝感染途径,实现早检测、早诊断;让确诊但未治疗的患者了解丙肝危害,采取早治疗;让正在治疗的患者了解丙肝可以被治愈,尽早开始规范治疗。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