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新闻中心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黄河医院开展科普宣传和专家义诊活动

发布时间:2015-07-3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5年7月28日是第5个“世界肝炎日”,黄河三门峡医院积极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于今日在门诊楼前开展“抗击肝炎,预防先行"健康义诊活动,以“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向公众普及肝炎预防知识,指导肝炎患者接受科学诊疗。截止上午11:00为前50名参与活动的患者免费筛查乙肝、丙肝及肝功能,接受咨询及指导患者用药、体检、饮食、锻炼等共计100余人。并记录了参与者的姓名、联系方式,随时为他们进行健康指导,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世界肝炎日是由世界肝炎联盟发起并设立的,选定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首个乙肝疫苗开发者及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合作伙伴将敦促决策者、卫生工作者和公众立即行动起来,预防病毒感染和由肝炎造成的死亡。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乙肝知多少】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全球约有2.4亿多人患有慢性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感染HBV后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 多数人在感染HBV后的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会出现急性表现,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感染HBV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但也有部分人群无法痊愈,从而形成慢性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除急、慢性感染外,还有一部分人群虽然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这类人群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状态可能会持续终生,但也可能转变成慢性感染状态。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如下: 1.母婴传播。包括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和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染乙肝。 2.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另外,在刮痧、修脚、文身、文眉、打耳洞等过程中,如果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也可以引起乙肝的传播。 3.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如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5.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 6.不安全注射。世卫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新发乙肝病例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高危人群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世卫组织(WHO)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此外,应接种疫苗人群包括所有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人。尤其是存在以下风险的人群:1.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多性伴侣者、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 2.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学院校学生、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3.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包括静脉吸毒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 4.其他人群:如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乙肝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HIV阳性者、高校大学生及其他自愿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

【丙肝知多少】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一种肝脏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感染。每年有35万至50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据WHO统计,全球估计有1.7亿丙肝患者,感染率约3%,每年新发丙肝病例约3.5万;我国约有超过4000万患者,在所有人群中丙肝抗体阳性检测率约3.2%。据报道,感染丙肝20年后,肝硬化发生为10-15%。急性丙肝虽然临床表现较轻,但易发展成慢性,约50-80%的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所以丙肝俗称“沉默的杀手”。

我国丙型肝炎的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由于丙型肝炎患者症状隐匿,我国HCV感染的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 丙肝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 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起初受到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人员可能会有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痛和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部分患者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等。根据病程的长短,丙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病程在6个月以内)丙型肝炎和慢性(病程超过6个月)丙型肝炎。 在慢性期,症状会反复,并一次持续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丙肝有可能会持续好几年而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它可能正在以很慢的速度伤害肝脏。没有症状的原因是肝脏有大量储备细胞,因此可以在大量细胞已经被损害的同时保持正常功能。

普通接触不会传染丙肝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空气和平常的人际接触(例如接吻、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血液传播包括:医源性:不安全注射、消毒不严的侵入性医学检查(透析、胃镜、肠镜等)、牙科、输血/血制品等;非医源性:消毒不严的穿耳孔、文身、美容、理发、修脚等;家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吸毒:共用针具注射吸毒。   性传播:有多个性伴侣、男同性恋者在发生高危性行为时传播。   母婴传播:HCV感染母亲会将病毒传给所生子女。

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丙肝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保护性疫苗,但早期诊断能够预防可能因感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并防止病毒传播。 HCV感染高危人群,包括:有静脉药瘾史者;有职业或其他原因(文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个性伴侣、男同性恋者;HCV感染者的性伴侣及家庭成员;HIV感染者及其性伴侣;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子女;破损皮肤和黏膜被HCV感染者血液污染者;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主要是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