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黄医文化长廊

那些记忆长河中的浪花朵朵

发布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前言】说起和黄河医院的故事,医务科老主任高立章眯起双眼,思绪仿佛一下子飘向遥远的45年前……打开尘封的记忆闸门,往事如滔滔奔涌的洪流,倾泻而出。





1


1976年真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呐,元月份,敬爱的周总理逝世,7月6日朱总司令逝世,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你们知道,那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呀,在几位伟人们逝世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的离去像压在人们心头重重的石头,带来的影响旷日而持久、广泛而深远。尤其是1976年7月28日那场唐山大地震,死了24万多人呐,这次毁灭性的地震不仅给人类造成了物质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伤害,想起来就痛心。



那是8月初的一天,上午11:00多,滕津浦书记从市政府开会匆匆赶来医院,找到我就说:“小高,交给你办个事,很急,这次唐山大地震死伤不计其数,市里根据伤员情况,要黄河医院、市医院、陕县医院三家分担,并强调那些重伤、重病、年老的、年幼的由黄河医院承担救治,咱们医院这次要挑大头”。
“那我的具体任务是?”
“你在一天之内要把伤员病房建起来,24小时内必须完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军令如山倒,我接过军令状,连夜搬床、买帆布帐篷,清点抢救物资。第二天10:00吧,滕书记再次来现场,床铺、治疗室备用物品一应俱全,那时候没钱,就在现在门诊楼的地方挨着量仪厂围墙东侧的大操场上,搭起十几顶帐篷。12:00的时候,第一批伤员被拉进医院大门,大约有50个左右吧,全院总动员,有抬单架的,有推平车的,搀扶着的,逐个登记造册的,检查受伤部位的,病房住满后就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蓬内。



为唐山地震伤员做手术,左一为高立章
当时我就发现一名50多岁的男性重伤员,呼吸困难,检查发现他纵隔偏移,肺不张,心脏受压,他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充满着对生的渴望,我以一个外科医生的名义担保,一定全力救治。立即推进手术室,施行了闭式引流,引出血液、渗出液2600毫升,患者才保住了一条命。
还有一个叫林瑞芹的女孩子,18岁,一名高中生,天津人,给我的印象特深。受伤后,脊柱骨折,截瘫。入院时大面积褥疮,白森森的骶尾骨裸露在外面,患者极度绝望,生无可恋,拒绝治疗、拒绝进食。因为条件有限,每天只能采取青霉素、链霉素加换药一些基本手段治疗,疗效欠佳。看到她如花似玉的豆蔻年华,已经放弃人生,我十分痛心,决定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试试。我找来大量红花,把红花泡入锅内煮沸形成红花液,然后用纱布蘸液体浸透,一层一层敷在创面上,天天如此,每天需要两个人用3个小时才能换完药,换下来的脏纱布足足有两桶。最让医务人员头痛的还是她拒绝进食,饿一天两天可以,能靠输液维持生命,但3天、5天哪儿行?!营养跟不上去,身体的基本机能就难以维持,更别说伤口愈合。怎么办?我动员医院能说会道善于劝解的人都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到了第3天可以喂进去一些水和稀饭,听说“绝食”的姑娘开口吃饭了,全院知道此事的人都很兴奋,纷纷跑来观看,“你可算吃饭了”。一块心病总算落停。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还有一名唐山籍的女病人叫张桂琴,40多岁,也是截瘫,大面积褥疮,住在外科病房,能吃能喝,住院的第2天,三门峡市当时也开始天天作防震宣传。这些经历过大地震灾难的伤员个个像只惊弓之鸟,一听到“地震”字眼,下意识地往病房外跑,张桂琴也不例外,对她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有目共睹,她虽拖着残肢也坚决不进病房,惊动了全院职工,在这些巨大的管理压力和挑战面前,全院职工选择了挑战,集体苦口婆心把她劝回病房。



1976年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我们医院职工从8月份到10月中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找偏方、想办法救治了唐山162名地震伤员,先后分批送他们返回家园。





2


“高医技响彻崤山大地,好作风飞传卢氏山河”,这是1990年9月,我们13名扶贫医疗队从官道口完成“三康”(白内障复明、聋哑训练、小儿麻痹矫治)任务时,卢氏县人民政府送给我们医疗队的金匾题词,至今难忘。



1990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季,接市卫生局指令,让黄河医院牵头组建市卫生医疗队到卢氏县官道口进行医疗扶贫,在当地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治疗。卢氏官道口镇地处卢氏县、灵宝市洛宁县三县交界处,距离卢氏县城35公里,官道口卫生院也是这一带举足轻重的医疗机构,附近的狮子坪、五里川、杜关等村民都在此医病。我当时是医院医务科科长,申志勇院长接到任务后找我商量,我二话没说接下了任务。既然让我做队长,那我有一个条件,就是医疗队成员要由我来挑选。我记得当时的队员有扈延梅、李玉华、穆雅林、马平康、曲丽霞、张玉峡、王娟芳、高健英、我、冯光、张俊贤、冯俊贞13人,涵盖了内、外、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手术室、麻醉科、检验科等各个部门人员,我还带上了我们院最好的董建华大厨。
名单公布后,一开始有几个年轻人还有些小情绪,我考虑到这些青年医务人员大都聪颖好学、希望能在各自专业领域上干出些名堂,因为多数还没晋升到中级职称,所以在某些手术技术操作和治疗上还受限制,就拍着胸脯打包票,到官道口后一定亲自为他们做第一助手,让他们做主刀,大展手脚。并劝诫他们:去了官道口可能后悔一阵子,不去官道口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这句话30年后真的得到了应验,他们后来都成了院级大腕独当一面。他们在那儿短短2个多月见识到了许多他们在三门峡后方医院6年不曾遇见的病种,提前掌握了他们之前不曾涉猎的手术操作技能。
刚到官道口时,听到当时医院的院长杜洛民介绍医院情况,顿时就懵圈了。医院几乎在唱“空城计”,多数医生因为单位开不了工资,纷纷都自谋生路做生意去了,有的卖服装,有的开出租,这也正是90年代初全民生活的写照。我和医疗队察看一番病房,发现病房基本都空着,手术室成了杂物间,有时还充当羊圈。我们匆匆安顿后,一天之内安排好门诊坐诊人员,食堂就位,第2天就开了张。
开诊第3天晚上,来了一个肠梗阻患者,手术室护士用大锅消毒纱布、煮器械,我们为患者在极其简陋的手术间解除了肠梗阻,患者肠道通畅出了院,这一举动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官道口,都知道经常被老百姓传为佳话的黄河三门峡医院有一个医疗队驻扎在官道口。后来,附近的群众再也不用舍近求远去市里看病了。医疗队业余生活更是让偏僻的小镇开了眼,每逢周末,他们把会议室装点成娱乐室,用家里带来的收音机伴奏,跳舞、唱歌,不仅沸腾了医院,也沸腾了山村,彻底改变了群众对医疗下乡的看法。耿村的百姓来了,五里川的百姓来了,狮子坪有百姓也闻声赶来了。
手术室因为长期受“冷落”,闲置时间过久,基本设施缺这少那,白天手术将就能做,一遇晚上急诊可就露怯了。有一次,正在做甲状腺手术,在分离动脉最关键的节点卡壳儿了,本来仅有4只灯泡的无影灯坏了3个,想凑合着一个灯泡的光线把手术做完,结果因电力不足,一个灯泡在忽明忽暗一阵后,也“罢工”了,顿时一片漆黑,“玉华,玉华,快拿手电筒”,我手中执刀放在血管上一动不敢动,“你打着手电筒,把光束对着术野,手不能抖,坚持一会儿,只要我把甲状腺上动脉夹住离断就行了”。手术室护士在这种情况下,个个全神贯注,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兼照明)和助手的全力配合,完成止血后,黑暗中大家一片欢呼,太刺激了。
官道口医院大门侧有一商店,过往行人和陪护家属都在此购买日用品。当时商店老板的爱人得了甲状腺癌,在县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什么希望,决定放弃。老板天天看着慕名而来的患者出出进进,不少是自己认识的乡里乡亲,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些情况,证实了这一群人,的确是豫西地区闻名遐迩的黄河医院派来的精兵强将,就放心地把妻子交给了医疗队治疗,他如愿以偿,妻子果然按照他的预期一点一点好了起来。治愈后,他成了这条街道上的活广告,看到就医患者和买生活用品的百姓就宣传。
从1990年7—9月,13名医疗队员在官首口医院器械、设备匮乏、病房、手术室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硬是自力更生,依靠灵巧的双手和勤劳思索的大脑,力排各种不便,使妇产科医生成功做了剖宫产、子宫全切手术,让五官科医生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内儿科的医生成功地抢救了一例重症乙型脑炎,还为一名为果树喷洒农药中毒的青年男子就地洗胃、抢救成功,要知道,因为病情不允许耽误,炎炎烈日下,医疗队员们硬是找棵大树荫凉地,在架子车上放平患者,施行洗胃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帮助官道口卫生院建立了五官科、化验室、手术室,配备了相关的检查、化验、必要的手术器械。并进行了当地此前从未开展过的甲状腺癌大部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子宫全切术等等。还在当地开展了妇科病普查,闲暇之余,他们分批对村级卫生员进行综合培训。
我们没有什么想法,一是要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二是为了豫西人民心目中那块金字招牌,这就是大家最朴素的想法。没有白面大米,大家就吃棒子面配炒包菜,那时天天吃包菜、顿顿吃包菜,以至于后来见到饭菜直恶心、吐酸水。没有自来水,大家就挑井水。由于医疗队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在卢氏、豫灵一带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被医好的老百姓送来米面油给大家一次又一次改善生活,太感激了,这些朴实无华的百姓。你给他看一次病,他一辈子记得你的好,直到我们扶贫医疗队回三门峡若干年以后,他们来黄河医院看病仍然不忘看一下当年的高队长、穆医生、张医生。卢氏官道口短短两个月时间,大家做了138例手术,创下了官道口几年的记录。
当得知医疗队要回三门峡时,三乡五里的百姓赶来挽留,感激之情“塞满”了一卡车,卢氏县政府也送来金字牌匾。医疗队的壮举为日后继续走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树立了榜样,引领了示范。
在生命的长河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让人难以忘却的往事,在流年的轮回中激荡起一朵朵记忆的浪花。时光终将淡去,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都将成为心底最深的烙印,幻化成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黄河医院退休职工高立章口述  刘绍红整理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相关专家

姓名:马平康 主任医师 科主任 向Ta咨询详细

专长:

擅长于各种危重症患者的麻醉与救治。近年来在三门峡地区率先引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无痛分娩技术、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等多项最新科研技术新项目。

简介:  马平康 男 , 主任医师 ,麻醉科主任 ,本科学历。 现任河南省麻醉学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麻醉药理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麻醉医师协会委员、三门峡市麻醉学分会常务副主委、三门峡市疼痛学分会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