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病房楼的故事征文】老病房楼,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为你高歌
悉闻黄河医院老病房楼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拆除,虽然时日已久,但心绪仍久久不能平静。时至今日才含泪写下了这篇老病房楼感慨,以慰藉几代黄医人卓越的追求。
无悔的人生,造就了今日的辉煌。
王字楼远在1957年由苏联专家设计而建成的。是三门峡市第一所综合医院,前身是抗美援朝未过江的一所野战医院,为响应全国支援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建设而建造。
她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演绎出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这里有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电话响彻云霄;这里曾经是唐山大地震接纳伤病员的救治和康复的阵地;这里曾是紧急救治棉纺厂特大爆炸案伤病员的主战场;这里是非典时期第一接纳患者的应急医院;这里是陕县7.29特大透水事故接纳伤病员的“宿营地”;这里是张茅重大交通事故的救援地;这里是陕县液氨中毒34人的抢救中心……
一桩桩,一幕幕生死时速与惊心动魄的抢救生命的画面在豫陕晋地区真情上演,数不胜数。
记得进院后我第一次参观学术讨论会,是在老病房楼住院部一楼西侧的会议室,会议由李明选老院长主讲,他以一个学者的姿态回顾分析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原则及救治方案,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为我今后扎实有效的工作树立了榜样。
还在实习阶段就被护理部张玉梅、刘宝珍主任安排上台接生,老师们在台下认真指点,精力高度集中的我,紧张而胶着,当一个体重3600克的男婴从我的手中被顺利接产时,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响亮啼哭,给了我人生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新的生命,新的起点拉开了我努力敬业工作的序幕。
工作伊始,我被分到大外科,那时的外科包括胸外,脑外,普外,骨科,眼耳鼻喉科,共处一室。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任科主任是张中文,他是位誉满豫陕晋地区的大外科专家,引领了当时的外科专业,外科从胸外的肺叶切除到腹部的胃肠道、胆囊手术都在本地区享有盛誉。接着卢涵辉主任也从四川调回三门峡,被誉为外科一把刀。他们带领着外科以精湛的医术前行,誉满峡市,是医学界老一辈的领军人物。
我经历的第一任护士长是黄梅,每天为科室的护理工作忙前忙后,随时协调指挥着全科的胸外、胃肠道、胆囊切除、耳鼻喉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外科的工作繁忙节奏快,急诊偏多,术前准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要完成到位。我在刘松霞老师带领下很快就系统熟练掌握了外科护理的操作规程。那时,走廊里不时传来黄梅护士长“丽萍,丽萍”的呼唤声音,大家都开玩笑的说:“你是护士长的心肝宝贝”,但我知道,冲着护士长对我工作的认可,我必须一件又一件的出色完成。
外科的工作强度很大,有时一个夜班下来要做5-6个胃肠减压、胃液分析标本采集、又有2-3个颅脑损伤测五查,还有骨科备皮的工作,每项工作都要小跑着才能完成,同时黎明前还需做好60张病床的晨间体温、血压、脉搏的测量和晨间针剂注射,并为早班准备好必要的器械。我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准确掌握病人姓名、病情及部位,术前准备,术后用药、换药,病人心理状态的全部情况,即便是更换液体也能做到不用呼叫不差分秒赶到床边。
几年工作的积淀,学到了老一辈医护人员的优良品质。申志勇医生的快速判断,高立章医生的胆大细致,来德芳医生的果断刚毅,陈万堂医生的沉稳大度,张敬良主任的精益求精等等。记得有次夜班,凌晨一点来了个腹痛患者。看到患者疼痛难忍的苦楚,家属期待的眼神,我凭借经验,迅速判断是阑尾炎伴阑尾穿孔,随即叫起值班医生吴章文,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时化验,送手术,待患者手术回来,我又护理了一个后夜,看到病人脸上的笑容,得到家属由衷的感谢,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八十年代初,我被调入内儿科工作。当时内科为大内科,没有细化为神经、呼吸、肾内、消化、血液内科,儿科也在其中。刘淑珍老院长判断疾病的准确;王永福、宋光远主任的沉稳;梁大夫、吕大夫、梅大夫她们处理患者的耐心;宫淑莲、吴景玉对儿科病患的准确诊断治疗;孙元老护士长的严厉;李梦霞副护士长的和善都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内科工作,尤其是快速处理每天上午60-80人份的配液输液扎针工作、掌握婴儿头皮针的操作要领、一针见血解决小儿疑难扎针问题更是备受好评。
1982年,将我调到医院经济管理办公室,它位于老病房楼中间的东侧。在这里由财务,药房等人组成了专门组织,对全院的医疗设备器械、后勤物资、药品药械都进行了全面的清点盘查,对各类费别的处方进行了全面统计。我记得我用一个月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院内中西门诊及住院药房、故县医院门诊及住院中西药房、大安、二三门诊约10万余张的不同类别的处方统计核算,建立了处方耗材的日统计、月盘点等有效措施,形成了一套全面有效的控制体制,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打好了前战,从而完成了引以为豪的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初步阶段,为企业医院后来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企业医院断奶、返哺的一系列改革中稳步前行,建立了医疗改革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
1983年我调入医务科工作。工作地点又回到老病房后排一楼西侧。老主任李学斌,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是我的楷模。在医院首批进行河南省文明医院的验收中,我整理出翔实的医院文明建设资料,受到省检查团的高度赞誉,顺利通过验收,被批准为河南省首家文明医院。
随着医院的发展,1983-1987年,我随刘淑珍、梁治平、苏振立院长、财务张玉娥科长一起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探索医疗经费预算控制途径,用运营数据说话,起草了水电十一局的医疗改革方案初稿,后被采用。在电建集团企业公费医疗体制改革改制中,十一局医疗体制改革的经验成为整个电建其他局和地方医院学习的参照。我院也早成为中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改革成功的企业医院之一。
1995年我到医院办公室工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为达全国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力以赴。在院长的领导下,我作为管理组组长带领科室和抽调人员张莲玉、李园、焦宏伟等人重新修订了全院各项规章制度,编辑成书籍,撰写了四部电视专题片,用大量翔实的数据总结医院的发展历程,受到河南省卫生厅厅长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他高度赞扬了我院虽为企业医院,但在三门峡市一直位于主导地位,成为三门峡人民健康保健、老百姓看病的首选医院。省专家组对我院的各组验收都给予了很高评价,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验收。
随后,医院在百姓放心医院、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等河南省大型的质量管理、依法行医的各类活动和检查中,我们都攻坚克难将医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惠民放在首位的医院,使黄河医院一直位于三门峡医疗行业排头兵的地位。
为了医院规范化发展,我们又率先在河南省开展质量认证,首批申请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全面规范了医院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为医院位于行业楷模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化管理基础。
……
这里的种种,无不渗透着我的心血和努力,拼搏进取的征途上,洒尽了一腔热血,励精图治的追求中奉献了青春。我骄傲,我是黄医人,我自豪,我和王字楼共同崛起。
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是我值班。晚8时许,硖石劳改场因为雪大路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共有8个伤病员,其中危重的三人,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汇聚了骨科、脊柱外科、胸外、眼科、耳鼻喉科、心内科各科主任和高年资医师赶到医院进行联合救治。当时刘书文副院长,苏波、穆雅林、吴德宏、卢榜良等主任纷纷赶来;超声、检验、输血科多管齐下做好抢救支持。我穿梭在各个楼层,积极协调各部门,一直忙到初一早上才将抢救和手术工作全部完成,确保所有伤员均得到妥当救治。从这里,我再次领略到了黄医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老病房楼里有太多的优良传统,有我太多的不舍情缘。那里有老一辈医护人员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一心为患的良好作风;那里有我们的老院长滕津浦、刘淑珍、申志勇、梁治平、苏振立、卫礼堂,每一届都甘当基石,为黄河医院的发展鞠躬尽瘁;那里有我们的老专家带领着新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黄河医院今日的辉煌是一代又一代黄医人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将在改革进程中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我相信,这么好的优秀团队也必将会在骆宾院长带领下再创佳绩,再谱写新的篇章。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别了,老病房楼,历史不断前进,我们的步伐也要紧跟时代,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