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病房楼的故事】 记忆中的“王字楼”
黄河医院泌尿外科余永福主任,是作为80年代初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他走进了黄河医院。从医近40年来,先后从事过普外、肝胆、烧伤整形、心胸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等专业。提起和老病房楼朝夕相处的日子,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向了36年前的远方……
1981年9月,我作为第一批高考后大学生走进黄河医院。当时医院大门是由铁丝网格组成的双开门,晚上关闭,有车进院时才打开,西边小门供行人出入,旁边有个上书“工程局职工医院”的牌子。
医院主要建筑就是一个“王字楼”。前一排是门诊、急诊,手术室在第二排,第三排是病房、办公区和集体宿舍。当时只有外科、内科、中医科和妇产科,床位不到二百张。
外科病房在后排三层东侧,习惯称外东科。病房大部分是六人大房间,其中两个中房间为五官科占用。刚到医院,我的带教老师是陈万堂。陈老师进修过小儿外科,小儿斜疝做得很好,是一位慈祥的老者。
他手把手的教我,生活上关怀我,介绍我入了党。“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告诫我的第一句话记忆犹新。印象深的是上班第一天抢救从故县水库工地转回来的病人,病人从高空坠落,头部、脊柱外伤,因昏迷,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当事没有呼吸机,全靠人捏皮球辅助呼吸,整整抢救了两天。
当时外科手术大部分是急诊阑尾炎,胆囊切除属于大手术。同期来的几位年轻医生比赛,看谁的阑尾手术做得又快又好,还清楚的记得阑尾切除术我好成绩是12分钟。八十年代有一股断指再植热,科室组织了个再植小组,经过短期培训,开始了这项工作。在外科显微镜下练习吻合小白鼠尾巴血管,先后做了几例断指再植手术,后续又做了一例阴囊皮瓣移植。
在王字楼开展的肾脏移植是比较大的手术,在豫西地区颇具影响,因活体移植取肾、植肾同时进行,涉及到配型、协调、运输、现场、术后管理多个环节,第一批肾脏移植全院出动了40多人。先后做了20余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其中1例女性患者现在已结婚生子,肾脏存活良好。
办公区在后排一层西侧,集体宿舍在后排二层东侧。宿舍住的有新分配来的医生,多年工作的单身后勤人员,还有两家带家属的职工。白天忙于病房工作,晚上主要是看书学习。娱乐活动很少,仅有的一台电视机在医院办公室,专人管理,定时开放。仅有少数职工有卡带收录机,听歌已是很好的精神享受,偶尔去棉纺厂或二印俱乐部看场电影,更是兴奋不已。
“王字楼”西侧有一个平房是职工食堂和篮球场,楼后是空地,俗称后花园,靠近楼后的一排丁香树,花开时节散发出特有的芳香。
后花园有个防空洞,洞口上方一个水泥斜坡接地面的小房,白天不时有孩童玩耍,晚上躺在斜坡上看星星,很是惬意。
随着医院的发展,“王字楼”的原貌在逐步改变,乃至完全消失,但“王字楼”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