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主动螺旋电极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永久起搏器中的应用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传统的被动电极心脏起搏器,只能将电极置于患者心脏的心尖部,对于心功能差的病人长期将可能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加重,且传统的被动电极术后发生脱位率较高,有的患者不得不接受再次手术。起搏器主动螺旋电极植入术,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而选择心脏特殊的部位,使操作更灵活、更安全,减少患者电极脱位率及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今后心脏起搏器安装发展的方向。

2008年我院心内科开始使用主动螺旋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植入永久起搏器18例;2009年植入起搏器18例;2010年植入起搏器10例,处于峡市领先地位,挽救了危重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术后长期随访无一例病人出现电极脱位,术后起搏功能好,QRS波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波形变窄,心衰及房颤等并发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得到患者的好评,获得局级科技进步奖。

主要的创造点与优点  

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解决心动过缓导致的昏厥、眩晕、黑朦、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已挽救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拓展,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还用于治疗某些快速心律失常、心肌病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等。以往起搏多为被动固定式电极,如果下床活动太早,可能造成电极移位。如患者合并有心内膜及心肌纤维化,可能出现起搏功能不良。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它先激动右心室再扩布到左心室,使左、右心室激动不同步,从而可能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则将尖端旋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心肌组织,具有脱位率低,起搏功能稳定,术后可尽早活动,可固定在心腔内的佳部位如希氏

$$分页$$

束、希氏束旁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可以获得接近正常生理的心室激动顺序,保持双心室的同步性,大限度地避免了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理念。
     
主动螺旋电极技术是国际和国内近年来探索和发展的起搏新技术,特别是应用该电极的生理性起搏技术可使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后期相关并发症大大降低,从而使螺旋电极成为起搏技术的新宠。黄河医院心内科已成功开展螺旋电极技术、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标志我院心脏起搏器安置技术水平又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展和实现生理性起搏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