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误区知多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误区一:心绞痛能扛就扛 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诊用药,如硝酸甘油,间断用药,甚至一天3-4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外,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误区二:急性心肌梗塞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手术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三: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很多心绞痛经常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但是,由于患者有冠脉硬化,其他部位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按医生的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分页$$

误区四: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年轻人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中小学生就达8%,冠状动脉硬化在青年甚至幼年就已经开始,当然只有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症状,所以防治高血压 冠心病从幼年时期就应该开始。

误区五:血脂化验正常就无须降脂药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大夫给他开了降脂药,他认为是胡乱开药。其实不然,血脂化验正常不一定就不需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要看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如有,降脂药物就发挥了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仅仅为了降血脂.

误区六: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需治疗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其实这种高血压潜在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早就诊,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有症状的人,往往忽略了治疗,但是高血压的危害却不因为没有症状而消失。很多病人直到出现心衰、肾衰、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就诊,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就应该认真治疗。

误区七:服降压药物会成瘾,尽量不吃药

部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误认为服用降压药会成瘾,离不开,所以就不吃药,其实高血压目前仍是终生治疗的疾病,需终生服药治疗。除继发因素消除可停药,单靠运动外、饮食调节、不一定使血压正常,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调整血压达理想水平。

$$分页$$

误区八:依照别人经验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耐受能力各有不同,各种降压药物的性能也各异,因此,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如倍他乐克,适用于心率较快,无心衰及传导阻滞的病人,但对于那些心率慢,心功能不全或有传导阻滞的病人应禁用。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用药。

误区九: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老年人可以血压偏高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其实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脑肾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就增加一倍。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应低于130/80mmHg,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误区十:好不容易运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很多人没有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时间放松,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猛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出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些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