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所需
生命至上
本篇文章来自2018年8月29日《三门峡日报》A8版,作者系三门峡日报记者。
文章原文如下:
8月24日中午12时,“有位心梗患者,要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启动导管室”。黄河三门峡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张超红的一个电话,一班人马立刻赶到了手术室。这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有多年的吸烟史。
| ||
|
张超红见到患者时,对方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血压60—80/40—50mmHg左右,心率110次/分,全身湿冷,意识恍惚,呼吸困难,生命垂危。
旁边的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目前患者心源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及心血排出量锐减等导致脏器和组织严重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是诱发心源性休克常见的诱因。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心源性休克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要死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50%~60%,病人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的医生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等术前常规处理,并紧急转至导管室。
张超红带着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急诊手术中。迅速地消毒、铺巾、穿刺股动脉、送入主动脉球囊反驳导管,进行主功脉球囊反驳的循环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好转,穿刺桡动脉、送入造影导管,调整对位,造影剂一枪打下去,荧屏出现了令人心寒的影像:左主干次全闭塞,前降支近段闭塞;难怪病情如此凶险,这意味着心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心肌缺血梗塞。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张超红主任临危不惧,熟练、麻利且精准地进行操作,血流恢复了,几乎濒死的心肌又恢复了活力。但预料中的风险随之而来——再灌注患者心律失常、室颤、血压急降。张超红果断下令:间断球囊封堵再通血管,电除颤,阿托品1毫克静推,肾上腺素准备……术时的应急预案发挥了积极作用。患者严重缺血受损的心肌恢复了活力,血流通畅无阻,窦律迅速恢复,血压随之上升——患者转危为安。
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张超红对病人继续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循环支持(IABP),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治疗,继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患者两天后拔除气管插管,一周后撤除主动脉球囊反驳,转入普通病房,又一周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院。
“IABP”,也叫主动脉球囊反搏,用于危重病人的循环支持,亦如呼吸机对呼衰病人的生命支持,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严重冠脉病变、心衰及冠脉搭桥围术期术后低心排循环支持。2017年,该院心内一科20余例病人接受了这种循环辅助支持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了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率和存活率。
“是张超红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病人激动地说。患者的称赞发自肺腑,张超红和他的团队用智慧、意志为危重患者点亮了生命之花,让患者重温生的可贵与幸福。
这样的手术经常出现,对于在死亡线上抢回生命,张超红及团队早已习惯。有人问:“张主任,是什么力量让你一直坚持在三门峡市而没有去郑州、西安一些大医院啊。”张超红答道:“患者所需,生命至上。”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不正是医师职业精神之高境界吗?不正是黄河三门峡医院“争创三甲”的思想之魂吗?
近年来,黄河三门峡医院心内一科在张超红的带领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进取,技术上精益求精。目前,他们能熟练开展冠脉造影+支架介入、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三维、二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器械植入治疗,肺栓塞的碎栓、溶栓、抗栓及治疗,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高指导思想下,我们科室可达到DtoB90分钟国际救治时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间窗国际标准,从入院至闭塞血管开通时间90分钟)。”张超红坚定地说。
完全靠自身力量,成功顺利开展心脏急危重症规范诊疗,这是黄河三门峡医院心内科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次胜利,虽然这在大城市、大医院就是一种常规手术。黄河三门峡医院心内科迈出了一大步,急危重心血管病人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要继续不断引进新技术,让患者在更少痛苦下享受更加优质的治疗和服务。”张超红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