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滕兰克
别问她的年龄,
她依然是那样亲切的笑容。
别问她走的有多快,
她一直都这样疾步如风。
在她的笑容里映照着,
数十年,千万张感动的面孔;
她在如风的快步中,
为人指点,挽救生命。
她叫“兰克”,
像兰花优雅坚定,
虽居幽谷而克己相奉。
她姓“滕”,如飞腾之腾
她是黄河医院的“黄二代”,
与水电人一样,
期盼着中国的水电事业飞跃奔腾。
三十年,
也可谓是白衣天使中的领头雁。
她忘却了岁月的雕刻,
依然风华正茂如当年。
她像黄河医院一样,
虽历尽沧桑 青春不老。
她是“天使”,
永远在黄河医院,
为水电事业的大发展,
初心不忘,花开姣艳。
———文联副主席高杰作《天使在“黄医”》
在三门峡及周边地区,有众多的健康体检机构,大多数人做体检首先选择的是黄河医院,因为这里有一位魅力十足却柔情似水,精勤不倦却大爱无疆的“神仙姐姐”——滕兰克。她有过医院多个岗位的历练。在妇产科从事助产工作时,技术娴熟服务精细,许多家长把她认作宝宝的“干妈”;在内科从事护理工作时,虔诚照料温柔体贴,不少老人认她做“干女儿”;在门诊部管理岗位上,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真诚相待,使得门诊部坐诊的大夫,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高级专家,都认她听她服从她;她受命组建体检中心并担任主任后,创新工作,创新服务,良好声誉,获得“黄河医院的名片”的美誉。
滕兰克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滕津浦曾是三门峡黄河医院的书记、院长,也是一位外科专家,被誉为“豫西一把刀”,父亲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滕兰克从小就耳濡目染。
1964年、1966年、1972年,父亲曾三赴非洲援助几内亚共和国,带着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给几内亚人民治病救命,父亲救死扶伤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滕兰克的心中。滕兰克长大后,看到父亲不分时日、不分昼夜地为群众诊治,她总是劝父亲要按时休息、注意身体,可父亲却告诉她,“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无论在何时何地,病人永远是医生最重要的牵挂!”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医院忙碌了一天的他,一回到家,上门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在那个年代,医院科别分得不细,每位医生都是全科医生,骨折的来找,感冒的来找,疝气的也来找,不管什么病都来找,父亲凭厚实的医学功底,一一救治,没有把一个拒之门外,甚至有时还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药;星期天来找,吃饭时来找,半夜也来找,不分什么时间都来找,凭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次次应允,没有一次让他们失望,甚至有时还让他们留下吃饭。父亲对农民的同情呵护在滕兰克幼小心田里打下了深深烙印,这使得滕兰克在工作后分外同情与关注农民,不怠慢不拖延。滕兰克把父亲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把父亲的话埋在心底,打定了主意未来一定要从事医护工作,像自己父亲一般救死扶伤。刚上初中的她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可以给自己的姑姑扎静脉针输液;星期天跟随着父亲下乡出诊,为父亲打打下手,懂事地安抚农民的情绪,父亲对这个聪明可爱的姑娘感到自豪。
滕兰克护校毕业后,如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医疗岗位,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父亲由于常年奔波,劳累过度,援非期间染上的血吸虫病愈来愈严重,导致双眼失明。滕兰克每当下班回家,父亲问起的头一句话总是医院的情况和女儿的工作,父亲时常告诫女儿:崇医德,精医术,撒大爱,讲奉献。
天有不测风云,父亲还是带着对“没能继续为老百姓看病的遗憾”和对女儿的无限希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的离世除了带给滕兰克无限的悲痛,也更加坚定了她干好工作的决心,她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代替父亲救死扶伤,让滕家的“黄医魂”传承下去。
多年来,滕兰克的床前摆放着一张父亲在乡下出诊的照片,时刻提醒着自己勿忘初心,她也在父亲的注视下,开启了自己在三门峡黄河医院的新征程……
在黄河医院,滕兰克心系患者、忘我工作是出了名的。她在内科工作时,有一次,一位患脑血栓的老太太被其儿女们送到病房后不辞而别。医生护士都感到这事非常棘手,知道病人不能耽误,可医疗费谁来付,日常起居谁来护理,作为护士长的滕兰克站出来说:“医疗费我先垫付,我来护理她。”她守在病床前,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嘘寒问暖,并让家中退休的婆婆做好可口的饭菜,一口口喂给老太太。由于卧床时间长,老太太严重便秘,兰克跪在地上把老太太的大便一点点地抠出来。她的举动感动了老太太的小儿子,他含着眼泪说:“滕大姐,真不知怎样感谢您,从现在起,即使我的三个哥姐不管,我也要独自把母亲照顾好,您别再操我妈的心了。您是天下最好的医生!”
对患者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滕兰克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女儿”。担任体检中心领导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时常忽视家人的感受。母亲70大寿那天,丈夫一大早就交代她中午无论如何都要回来给母亲过寿,兰克知道平时因为工作疏于对母亲的照顾,她特意早上不到6点就赶到单位,12点前就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前去蛋糕店为母亲买蛋糕。可在途中换乘车时,发现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围观者很多,但没人过问。滕兰克急忙拦一辆出租车将老太太送到了黄河医院。交费、拍片子、处理伤口,并给老太太买来饭菜。闻讯赶到医院的老太太的儿子目睹这一情景后,立即掏出500元表示感谢,滕兰克婉言拒绝,抓紧时间向他交代了几句,便急忙赶回家中。当她回到家时,已是中午1点多钟,兄弟几人显出埋怨的情绪,可老母亲看到平时忙得不可开交的女儿,好不容易回家团聚,心里依然十分高兴,又是给她夹菜、又是给她切蛋糕……兰克深感愧疚,偷偷用纸巾擦拭掉泪水,享受一家人短暂的团聚时光。可是,屁股还没坐热,她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熟悉兰克的人都知道,她有耳背的毛病,而这背后却有着这样一段故事:由于紧张忙碌的工作,再加上休息时间匮乏,兰克患上了耳聋病,专家说,早期治疗效果较佳,需要多休息,她刚住院,却接到灵宝桐沟金矿负责人电话说:“最近矿上发现几例乙肝病人,因为相信您,所以请您带人来给全体矿工注射乙肝疫苗。”兰克二话没说,马上带领医务人员坐车直奔金矿。通往矿口的路况很差,汽车简直无法通行,人坐在车上,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五个小时的剧烈颠簸,使她刚刚有一点好转的耳聋又加重了。薛伟坤主任到病房查房,一看人不在,赶忙给她打电话,她说已到灵宝矿上了,薛主任无奈地说,这病不能坐车,否则后果严重啊!从此她的耳聋病因失去了治疗时机,再也没有好起来,落下了终身残疾。她的丈夫知道后,埋怨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可她却笑着说道:“幸亏没有全聋,不影响工作就行!”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加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她患腺肌症多年,每次例假时都痛得死去活来,实在坚持不住,就吃止痛药,甚至打杜冷丁,尽管如此,她硬坚持没有耽误过一天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滕兰克对农民有着别样的感情。每当在医院看到提着大包小裹的住院农民,她只要能分开身,就会主动帮忙,有时把他们送到病房,有时把他们送到电梯口帮按楼层告诉具体地方。这就是黄医人素质和黄河医院服务,也无声地向全社会宣示:黄河医院是平民医院!滕兰克清楚,农村医疗体制尚未健全,让健康知识惠及农民,预防疾病是多么的紧迫和必要。于是,她多次利用星期天乘公交到卢氏贫困山区给农民讲健康知识,并带去自购药品。每一次山区之行,都会拉近她与农民的距离。一次,她想给农民多讲一点健康知识,结果错过了乘公共汽车返回的时间,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班,她搭了个货车返回,因车在途中出现了故障,当她回到三门峡时已是半夜,到办公室时感觉头晕眼花,一量体温39.6º,她不得不躺进了病房。
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很多朋友,她和朋友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黄河医院的就医环境是多么的好,医疗设备是多么的先进,医术水平是多么的高超,朋友们被她的真诚和无私感动着,出于对她的信任,给黄河医院介绍了很多病人和体检客户,这种广泛的社会关系也使滕兰克忙得不可开交,联系住院、到外出诊、产科生孩子、抢救病人、医学咨询等等,无论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对客户的就诊需求可以说有求必应,件件落实到位,滕兰克随叫随到,从未拒绝过一次,有求者不无感动地说:滕兰克是真正的朋友,黄河医院是值得信赖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