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黄医文化长廊

【我和黄河医院的故事】怀念爷爷滕津浦

发布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那是2007年9月14日,爷爷去世10周年的时候,我恰巧没在三门峡。那一天,我专门发短信给伯父寄去了我的一份祭奠之情。

image.png

爷爷的名字叫津浦,是他参加革命后根据津浦铁路给自己改的名字。记忆中老家的族人常常说起他,虽然掐指算来他在老家生活的光景也不过十几年,但族人以他为荣,常常把他作为教育儿孙的榜样。有时候我在想,是爷爷身上的什么让族人这么敬佩?

image.png

爷爷生在海滨农村,长到16岁左右的年纪,参军到了部队,开始了他的“闯”革命。可能是年纪太小的缘故,挎着背包做了一名随军卫生员——命运的安排往往就是这么奇特,从此注定了他一辈子的信仰和职业。

image.png

他所在的黄海二团在一次战役中几近覆灭,一个团的人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战友。战友从无情的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回了老家,他一个人沿着海岸线找到了队伍——面对死亡时对信仰的执着,对待革命他“闯”的坚决!


或许,让族人敬佩的就是他身上的这股“闯”劲吧!

image.png

2007年清明的时候,我正巧在三门峡,和伯父们去祭奠爷爷,他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被誉为豫西一把刀”一说的是他的医术高明。一个农村娃,一没什么学问底子、二没什么家族传承,这该是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实现了这样的成就啊!或许,就是骨子里的性格——那股“闯”劲,促使他从无“闯”到有、从门外汉做到了精通。

image.png

就是这股“闯”劲,让那么一个稚小的身影在战火烽烟中奔波穿梭,一个团的战友倒下了也没有动摇他的信仰。就是这股“闯”劲,让这个不识几个字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位享誉一方的医生。就是这股“闯”劲,让他远离家乡作为中国水电事业的第一批建设者从此投身到战天斗地的水电事业中,并终老埋骨在崤山一脉、黄河一畔。也就是这股“闯”劲,让他三次远赴非洲,置身在异国他乡近十年,精湛的医术流芳在那片陌生的国度,而他也成为中国水电最早走出国门的建设者之一。


对,就是他这股“闯”劲,让族人敬佩!“闯”出了世代生活着的村落,“闯”出了河流与山川的传说,甚至“闯”出了国门、和水电队伍一起走向了国际。

image.png

我的头二十几年和水电没有关系,但是当近距离接触到水电的人和事的时候,我被震撼了。爷爷的墓志铭给了我第一次震撼。2007 年 4 月的时候,50年代在三门峡工程局工作过的原教育部副部长马兆祥老人故地重游,我正好参与了部分采访工作,又一次被强烈震撼。

image.png

那是一个何其激情燃烧的岁月啊,6万多人响应号召,挥手之间凿平“神”“鬼”“人”三门,“黄河之水手中来”。88 岁高龄的马老,置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神情异常激动。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苏联专家撤走了,怎么办?自己来学!一穷二白,完全是靠那几万人,“闯”出水电事业的一座丰碑。

image.png

“闯”,我忽然意识到,在爷爷身上“闯”的精神是属于那一代水电人的--不会就学、没条件创造条件,与天斗、与地斗,对水电事业的那种执着,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image.png

族人敬佩的是只手“闯”出小村落的津浦,但是他们可知啊——津浦和他同一代的那些水电人一起“闯”出了新中国水电事业的丰碑,这更值得每个人敬仰!在这里,有6万多个津浦,他们共同“闯”出了中国水电事业的开山之作,并把这“闯”的精神播洒在了祖国的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山川......

精神的力量是不灭的——在2007年7月毕业正式加人水电队伍的时候我亲切地感受到这种“闯”事业的精神还在21世纪的水电队伍里传承。像当年津浦那一代人“闯”出了水电事业的丰碑一样,现在的水电路桥人正在“闯”出水电人在非水电领域的瑰丽篇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个个崭新的领域、一朵朵美丽的奇葩——这是几十年来水电人骨子里“闯”的性格的发扬,这是一代代水电人生生不息的歌唱。


image.png

怀念爷爷,怀念那一辈水电人。待到来年清明时,一捧菊花告慰在天之灵——水电人“闯”事业的干劲永远传承。

作者:黄河医院 滕津浦孙子    滕怀凯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