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2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先后成功完成对两例冠心病病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不停跳)。其中一例病人有两次心梗病史,术前检查发现左室室壁瘤形成,病人频繁出现心绞痛,术中行四支血管移植,手术顺利,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病人恢复良好出院。近年来,由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提高,特别是冠状动脉固定器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使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明显的降低了围术期心肌梗塞,死亡和再次手术的发生,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应用比例逐渐上升。
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由于低温、心肺循环停止,发生了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同时体外循环时使机体内环境受到扰乱,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血浆蛋白和血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出炎性介质,从而使得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生理反应,包括间质体液增加、血小板减少、溶血、发热、血管收缩、肺肾功能不全、易受感染等,即所谓的“灌注后综合征”或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征。体外循环时的全身肝素化、手术后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及体外循环本身均会对机体的凝血系统产生影响均导致术后出血增多。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影响和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对心功能的影响可以降低到低的限度,对机体内环境的扰乱程度降到了低,可以有效地避免“灌注后综合征”或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避免肺间质体液的增加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减少肺的充血、水肿。
OPCAB是在心脏持续跳动下进行手术,所产生的生理性血流对肺脏的持续血液供应更有利,对术前有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影响肺的功能,因而手术后患者可以尽早的脱离呼吸机,同时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也可显著地减少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如感染等的发生。由于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全身肝素化、手术后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和体外循环本身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进而可以减少术后输血率,从而避免了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也减少了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文献报道, OPCAB和CCABG术后的旁路血管通畅率无显著差别,二者的远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支架治疗。OPCAB具有如下优势:由于其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正常生理状态的影响,避免了对心、肺、血液等的损伤,术后心肺功能恢复快,出血量少,从而能较快地脱离呼吸机、少输血甚至不输血,进而能减少心肺功能不良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输异体血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相应地能明显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加之减少了体外循环的相关费用,终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