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崤函名医 | 吴德宏:砥砺耕耘,踔厉前行——小专业也能有大作为
吴德宏,黄河三门峡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师协会口腔分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专委会常委。2021年,在建院七十周年之际被评为“黄河三门峡医院崤函名医”。
选择决定了一生的事业
1984年的夏天,吴德宏顶着炎炎烈日,怀揣远大理想,来到水电十一局黄河医院报到。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虽然三门峡是河南省最西端的一个小城市,工程局又是流动单位,但他一想到将要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甚至是一辈子,还是满心激动。
吴德宏刚下火车,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火车站、干净整齐的马路、树木葱葱的街心花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门峡是个宜居城市”,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但很快打击就来了,一心想到大内科、大外科当医生的吴德宏与其他新入职的同事大部分都被分到了“小科室”,他分到的是五官科口腔组。
那时的五官科刚刚从外科分出来,规模很小,只有十几个人,眼、耳鼻喉、口腔三个专业也分得不是太清。吴德宏很快融入到五官科这个大家庭,接触到了张敬良、苏振立、马尔成这些老专家,大家庭的温暖和专家们精益求精的治业精神使他深受感动,他的良师益友仝金成大哥也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他很多的关怀照顾,这使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口腔专业干好!从此,吴德宏开始了在口腔临床的耕耘,而这一干,就是38年。
学习是毕生的不断追求
要想把每一个牙齿都做成艺术品,必须熟悉牙齿的解剖;要想把颌面部手术做好,就得把局部解剖搞通;要想把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弄清,必须有丰富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吴德宏上大学时学的是医疗专业,口腔专业学习内容极少,所以他暗下决心尽快学习口腔知识以满足临床之需。那时的住宿条件有限,晚上他就待在科室,用半年时间把口腔本科教材临床课读了一遍。当新版教材发行的时候,他就把新版、旧版教材对比阅读,发现新版教材有什么改动都会认真标记,而为什么会改动完全靠查资料,于是,医院的图书馆虽然小,却成了他最爱去也去得最多的地方。
1990年,吴德宏被派往西安四医大口腔医院学习,有幸与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周树夏、刘宝林、刘彦普等共事学习,成为了他一生的荣幸。一年的进修学习不但开阔了他的专业视野,也与上级医院的各位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他后来的业务扩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坚守是从医时的庄严承诺
从医38年间,吴德宏见证了医院和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酸甜苦辣。在很多人眼里,口腔专业只是个小专业,能把牙病看好就行了,街上的口腔门诊也到处都是。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科室人员的流动加剧,也有不少人辞职下海成为老板,不断做他的思想工作,想拉他出来单干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但他认为他是党的干部,是黄河医院培养的医生,不能辜负了党和医院,于是毅然选择了坚守。
2000年口腔科正式独立成科,吴德宏成了口腔科第一任主任,他下定决心要把黄河医院口腔科发展壮大,期待有一天也能拥有独立的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发展是提升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2005年是口腔科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当时人们受“牙疼不是病”的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对口腔健康非常忽视,科室患者较少,医护队伍也不稳定。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吴德宏对口腔科进行了大胆改革,让科室人员看到了专业发展的前景,对专业树立了信心,科室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口腔科刚成立时仅有4人,现在已发展为26人,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专业细分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科室陆续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种植、牙周、儿童口腔、颞颌关节等专业,科室发展前景无限。
2017年,黄河医院3号病房楼落成,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的持续努力,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于2017年7月17日正式成立,吴德宏多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颌面外科病房平稳运行,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峡区人民的口腔健康需求。
2017年12月,病房收住一个下颌牙龈癌患者,经过医务部的协调和多次多学科会诊,颌面外科与骨科一病区衡德忠团队联合为患者施行“颈淋巴清扫术、病灶扩大切除术、游离组织瓣移植术”,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才顺利结束,术后效果满意。首例组织瓣移植手术的成功增强了吴德宏的信心,他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至今已完成各种组织瓣移植手术1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了个好头。
在吴德宏以及科室团队的努力下,黄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在三门峡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拥有较高声誉。曾率先开展了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冠状切口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术、牙种植及相关手术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吴德宏还在带领口腔颌面外科的医护团队不断进行着新的突破,谋求新的发展,他坚信:只要一心为了患者,一切为了患者,小专业也能有大作为,口腔方寸间也有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