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健康科普

鱼刺卡喉部,别塞馒头、别喝醋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为庆祝第二个中国医师节,黄河医院举行办了以“关爱健康,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健康科普知识演讲比赛,各路选手纷纷亮出绝活,十八般武艺各显神勇。当然,姜还是老的辣,腕还是老的大,耳鼻喉科的马攀一出场,就之呼者也,诗云子曰,听众也是膛目结舌,欢呼精彩。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现在大家跟随笔端,一起看一下他的嘴上功夫,怎一个巧舌如簧了得!


马22.jpg

其事在宋,诗论著作《冷斋夜话》久行于世。其中有段文字记载的是宋人彭渊材生平五大恨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大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其中引以为人生第一恨事的,就是鱼鲜美而肉多刺。从古至今,因方法不当而受其苦者,不知凡几。故而,古有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之说,就是用来形容人们难以形容、难以描述的苦痛事。当真是:天下苦鱼刺久矣。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各种鱼类美食,蒸、煮、烤、腌等,层出不穷。食鱼者众,受鱼刺所苦者亦众。在此多刺之秋,有无数人苦苦思索、绞尽脑汁,望能寻其对策。

有人说可用喝水、催吐之法,可是我们的喉咙不是龙头,而食管也不是水管,鱼会游泳而鱼刺不会;这内外冲刷的法子,必是断不可行的。

又有人说可喝醋、含维C,如此可软骨、化骨、融骨,可如果醋能融骨、软骨甚至化骨,那么周围的皮肉岂不早就化为乌有?真是一派胡言;
正确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1、轻咳:利用气道气流的冲击和咽缩肌的共同作用,可以将一些浅表的鱼刺咳出。
2.观察:有资料表明,约70%的鱼刺可以在3~4小时内自行脱落。
3、症状明显: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或者持续不能解除,那当然是要去医院了。

下面稍微深入做一点医学专业的介绍。一般卡鱼刺有三个部位,分别为咽峡部、喉部、食道。其中咽部的扁桃体与喉部的舌根是事故多发区域,而食道区域的鱼刺如果处理不当,则有时会有重大危险发生。

  咽峡部的鱼刺,来医院后可直视下用镊子直接取出。

  喉部的鱼刺,则需在耳鼻喉科门诊,在专业的设备喉镜的帮助下,利用专业的医学技术取出。

若在食道则需消化内镜取出。严重时,鱼刺可能刺破食管,引起食道感染、穿孔,甚至危及主动脉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所以说鱼刺事小,处置不当,也可酿成大祸,须谨慎警惕对待。

当然,如要避免受鱼刺卡(qiǎ)喉之苦,预防才是关键。吃鱼有道,需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切不可心急,绝大多数卡鱼刺都是进食过快所致;还有那句食不言、寝不语的老话,莫要在吃鱼时大笑、嬉闹、扭转脖颈(gěng);

image.png

鱼肉中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HA,又称脑黄金),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胎婴幼儿的智力和视力发育尤为重要。所以近来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只有吃鱼才能补充DHA,吃深海鱼才能补够DHA,宝宝吃鱼越多越好。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

首先:母乳中含有天然的DHA,7~24月的宝宝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含有优良水平的DHA配方奶粉。其次:宝宝出生后7~8个月才可以添加鱼肉辅食,一开始通常是口味鲜美的淡水鱼,而大部分深海鱼建议宝宝2岁后再开始吃。而且越是处于深层的鱼类含汞量越多,2岁以上的宝宝也应避免。而直到7岁前,孩子每周也最多只能吃两次,每次约56.7g也就是大约1两的优质鱼肉。

提醒11_副本.jpg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相关专家

姓名:马攀 副主任医师 向Ta咨询详细

专长:于耳显微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其中领衔开展的人工骨听力重建技术填补了三门峡地区技术空白。

简介:  马攀,男,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三门峡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变态反应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