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治疗一例卡马西平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体会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中医科于近日收治1例重度剥脱性皮炎,患者女性,46岁,“全身红色斑疹5天”入院,患者诉5天前因头痛在当地诊所给予中药(具体不详)、“维生素B1”、“西咪替丁”、“卡马西平”、“汉桃叶”等口服,口服药物5天后出现咽痛,口腔溃疡,口周皮肤糜烂,全身出现大片红色斑疹,斑疹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散在发作,之后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瘙痒,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地塞米松、阿昔洛韦、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患者皮疹未见明显缓解。遂就诊我院,入中医科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考虑患者剥脱性皮炎考虑与口服卡马西平引起过敏有关,西医治疗给予甲泼尼龙60mg静滴,阿奇霉素预防感染,西替利嗪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敷以及中药口服。治疗1周后患者皮疹颜色变淡,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皮肤呈套状剥脱。14天后患者皮肤逐渐好转后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皮肤颜色以基本恢复正常,无脱屑。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颤、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黏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2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多为脾运失司,外感邪毒,毒入营血,血热壅滞,郁而化毒,毒火炽盛,气血两燔,伤阴耗液,高热神昏,口渴少尿,舌绛唇焦,内伤脏腑,外蚀肌肤,红肿热胀,肌肤失养,干燥甲错,瘙痒,层层剥脱。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治疗前                              治疗后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