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新闻中心

【我和老病房楼的故事征文】王字楼,是你丰富了我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7-07-2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老病房楼建成于1958年12月,外观呈左右高低不一的“王”字型,高三层。印象中,老楼里初只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中医科、手术室、供应室、化验室、药房、住院处和职工宿舍。在那个年代,老楼显得既宽敞又明亮,尤其是有一个独特的优点——冬暖夏凉。无论是寒冬腊月北风凌厉,还是在夏日炎炎汗流浃背,只要走进老楼的走廊,寒冷与酷热全部消失,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惬意。

我是1984年参加工作的,工作不久即接到通知-黄河医院招护士,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可以报名考试。我当时对护士工作没有过多概念,也没有多想,即报名参加了应试,随后有幸成为后一批黄河医院护训班的学生。当时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医院也是三门峡市优秀的专家,不但理论扎实,技术也非常过硬,在市区都是享有威望的。王槐院长、杨枝华主任、刘宝珍主任、张敬良主任、员永生老师等。从他们那里我不但学到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做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奠定了我今后工作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

QQ截图陈伟1.png

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内科,位于王字楼的后一排二层西侧。当时内科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它涵盖了所有内科系统的疾病,包括小儿和传染病人,都住在一个长走廊内,即所谓的大内科。走廊里前两个病房住的是儿科病人,后面住着内科病人,个别单人间还住传染病病人,到了冬季,也是病人多的时候,大病房和走廊内加满了病床。

每天搬床、铺床、撤床成了家常便饭。因为没有清扫员,我们还要承担清扫工作,每天不停地穿梭于病房与护士站,忙得经常顾不上吃饭。在这个大环境里,虽然干得活很杂、很累,但也非常锻炼人。我付出了辛苦,也收获了多科护理知识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QQ截图陈伟2.png

后来儿科和传染科从内科分了出去。护理工作从简单升级到责任制护理,我担任责任护士,分管部分床位病人,负责对所管病人进行全程护理。我不但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生活习惯、本次发病情况、原因、入院主要诊断,还要掌握病情及动态变化,及时正确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实施,根据预期护理目标进行评估,并按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一干又是10年。

再后来,我从二楼内科调到老楼三层中间的位置,任供应室护士长,在这干了8个月。之后,医院准备开展新项目血液透析,在全院范围选拔有丰富内科经验的护理人员。我当时想只要肯努力、肯吃苦、肯学习,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借鉴经验,我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报名自荐参加培训班。当时,培训需要半年的时间,我只用了2个月就完全掌握了血液透析操作的全过程,率先在三门峡市开展了此项工作,并逐渐发展成熟。

2009年,我又调入医保科,在老病房楼一排二层中间的位置。窗口服务和病房护理工作区别很大。医保科工作除了准确无误的核算外,还要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窗口是医院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科室的服务质量,关键是通过窗口服务的优劣直接折射出医院的形像。我针对科室存在的服务问题,认真总结梳理,和同事积极探索,摸索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沟通技巧与方法,并和全科员工一同分享。

2号楼竣工后,医保科搬入了新楼,我也告别了工作25年的老楼。老病房楼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也见证了我成长的全部过程,即便她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永久的消失,但我会牢牢记住她为我提供广阔的舞台与丰富内涵,我终生铭记于心。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相关专家

姓名:员永生 主任医师 副院长 向Ta咨询详细

专长:多年参与病理科的常规外检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宫颈液基细胞学、脱落细胞学、穿刺的诊断;并承担完成病理疑难病例诊断的复诊工作

简介:  员永生, 男, 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黄河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三门峡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三门峡市湖滨区第九、十届政协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1982年7月毕业于新乡…

更多

视频中心